5月15日,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以“后疫情时代,冷库市场拐点和走势”为主题的2020冷库高端发展云论坛。论坛由中物联冷链委执行副秘书长刘飞主持,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开场致辞,六位来自协会、冷链市场的专家及国内知名企业的代表发表了各自的精彩言论。
政策、市场双利好成就冷库发展
中物联冷链委秘书长秦玉鸣表示,疫情之下,冷链物流保障了国人正常的生活问题,让更多人认识到冷链的重要性。而冷库作为确保“菜篮子”食品有效供给的重要基础设施,政府愈加重视,直到如今,部分冷库仍处于爆仓状态。
近年来,我国冷库市场蓬勃发展,从总容量、增速方面都可圈可点: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,2019年中国冷库总量达到6000万吨以上,相当于1.5亿方,超越美国;据中物联冷链委和链库网不完全统计,全国冷库总容量2009年至2019年增长近8倍,2015年至2019年增长近70%。
政策与消费需求,是影响冷库市场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。从政策来看,继去年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写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、国务院各部委出台了一系列与冷链相关的支持政策后,今年政府高度重视产地冷链仓建设,预计在产地冷链布局上将投入50个亿;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、商务部印发的《关于实施“互联网+”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》明确指出,试点县满足的基本条件包括“有一定的农产品分等分级、初加工、包装、物流运输等基础设施,具备一定的冷链物流能力”;同时国标、行标、团标更加完善,都为冷库的发展建设保驾护航。
从消费需求来看,消费不断升级,尤其是生鲜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助推了冷库的发展,前景无限。按国际经验,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时冷链产业将会快速增长,2018年我国人均已超过此数字。随着人均收入提高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,生鲜食品在居民整体食品消费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,通过冷链物流保质保鲜将成为重要的基础保障。据了解,我国易腐食品中需要冷链物流的超过50%,但综合冷链流通率仅为19%,通过冷链物流保证食品流通的安全性和新鲜度刻不容缓,这也是我国冷库发展与完善又一重要动因。
在政策、市场、技术的多重加持下,国内冷库将迎来新一轮腾飞,此时,善于借力、做好冷库的规划、定位与运营,也将在转型升级中占据先发优势。